首页 > 艺术 > 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七年不痒” 蓬勃艺术生态让都市熙熙攘攘
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七年不痒” 蓬勃艺术生态让都市熙熙攘攘
时间:2019-03-24 15:49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苏悦怡  文 苏悦怡 张娜  图片及资料提供 歌德学院(中国) 美编 刘鹏


  2019年是香港携手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第七个年头。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的“巴塞尔”作为国际老牌的顶级艺术博览会品牌,与香港这座城市结缘正好七年。人们常说“七年之痒”,厌倦与懈怠是人之常情,但巴塞尔与香港的“七年之恋”,不仅不“痒”,还孕育了一个越发蓬勃的艺术生态,让人们在熙熙攘攘的这座都市,炙热地感受着艺术的浓度与热度。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吸引了88000人参观,这是这个世界领先的艺博会的访客新纪录。向公众开放五天的时间里,展会让香港这座本就拥挤的城市迎接着更多的人群。显然,亚洲地区的观众对现当代艺术的兴趣正在不断增长,大家不仅希望学习艺术,更重要的是,想要接受艺术收藏的教育。人们选择来到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不仅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购买平台,也把这里当作了一个临时的美术馆,观众可以集中看到并了解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炙热的市场

  香港巴塞尔不仅是亚洲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也是决定全球艺术市场发展方向的关键之一。在这里,观众和藏家们能够领略到新鲜、顶尖的全球现当代艺术盛况。今年香港巴塞尔的热闹,不仅体现在现场的人山人海,以及公众日门票早已售罄,更是体现在参展画廊与艺术家们共同营造的巨大的艺术氛围。一经开场,已有不菲成绩。据统计,在3月27日香港巴塞尔VIP预览首日的画廊销售,仅一天总销售件数约150-200件,总成交额超过3000万美元。据了解,卓纳画廊在开放数小时后成交额已超千万,作品在VIP首日全部售出。卓纳今年3月开始代理中国艺术家刘野,此次带来的作品《书6号》以35万美元售出。格雷画廊展示的一幅近9米的大卫·霍克尼2018年的新作引起众多关注。这位“最贵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总是价格不菲——2018年,其于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艺术家肖像(泳池与两个人像)》,仅6平方,却刷新世界在世艺术家拍卖纪录,以加佣金9031.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656亿元)成交。因此现场这幅23平方近作的价格不由令人好奇。佩斯画廊展出的张晓刚《我的母亲》,以7位数的价格成交。白立方画廊带来的安迪·沃霍尔的《Campbell Elvis》(坎贝尔·埃尔维斯)(1962),在开幕首日以280万美元售出。


女性艺术家


  近几年来,女性艺术家备受关注,但总体而言,女性艺术家在市场中仍没有得到和男性同等的重视,且性别偏见现象在大画廊中更为显著。根据《环球艺术市场报告》,

  规模较大的一级市场画廊倾向于代理较少的女性艺术家,年营业额达100万美元的画廊代理的女性艺术家比例约为38%,而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画廊代理的女性

  艺术家比例则为28%。所以,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也在默默为女性艺术家“助攻”。“艺聚空间”是香港巴塞尔每年都会有的策展项目,邀请艺术家为展会特别定制大型装置作品。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表示,今年提交的申请方案中有30%来自女性艺术家。她特意告诉画廊,会尤其欢迎女性艺术家申报,最终参展名单中包含Latifa Echakhch、李昢、Pinaree Sanpitak、盐田千春四位女性艺术家。其中,李昢的超大型装置“Willing To Be Vulnerable-Metalized Balloon”呈现了一艘十米长的齐柏林飞船复制品,这件作品已被中国一家私人美术馆购藏。


Tips 城市与艺术


  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香港这座充满文艺气息的城市各处都洋溢着强烈的艺术气息,大家可在城中的艺文小区欣赏街头作品、参与主题活动,享受大街小巷各个角落的艺术风景,感受创意交织的迷人氛围。如果你没赶上3月份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那么下面几个地点也是不可错过的。


“自转地球”艺术装置


  利东街邀请著名英国艺术家Luke Jerram于香港设置其第一个自转地球的作品“GAIA”!“GAIA”的大小为真实地球的180万分之1,每厘米等于地球表面的18公里。站在装置211米以外欣赏,模拟航天员从月球俯瞰地球的震撼感觉,地球就像是一粒晶莹透亮的蓝色宝石。作品形成“总观效应”(Overview Effect),它是指航天员在宇宙航行,从多数人无法体验的角度观察熟悉的地球,产生敬畏之感,借此深刻全面认识到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保护环境及大自然的责任感。

  地点: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200号利东街中庭


用衣物回收创造日月星辰


  在时尚业目前浪费成风的背景下,星街小区通过与纽约环保艺术家Derick Melander的合作,以旧衣作为艺术媒介,创造大型艺术装置以唤醒公众对纺织废料问题的关注。作品色彩斑斓、极富艺术风格,并充分诠释了社会消费、循环使用的重要性和时装带来的更深层含义。作品创作灵感源自日、月及星街,并以大海和天空为蓝本,柔和的湖水蓝色渐渐幻化为靛蓝色、淡紫色至宝蓝色,并点缀以亮黄的星星,透过衣服的渐层创造出震撼人心的画面。

  地点:湾仔星街小区


“艺术回响”装置艺术


  也是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香港半岛酒店展出了四组艺术装置:珍妮·特艾克曼(Janet Echelman)令人惊艳的雕塑将酒店古典外墙化身梦幻舞台;添姆菲保·罗迈尔斯(Timothy Paul Myers)的装置在大堂茶座触发观众难忘的思潮回忆;伊万纳·瓦罗(Iván Navarro)的作品巧妙融合空间与光,以玩味的霓虹字母设计引起观众重新思考“家”的观念;由卢志刚设计并由其团队米丈建筑及米丈堂木作制作的作品,为观众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空间,客人可置身其中享专属的餐饮体验。

  这是半岛酒店集团与策展人伊索尔德布尔迈尔(Isolde Brielmaier)及毕天娜潘迪斯(Bettina Prentice)展开的合作,寻找力求突破艺术媒介限制、创作动人心魄并能发和吸引观者作品的艺术家参与“艺术回响”。待香港展期于6月23日结束后,部分装置作品将于2019年秋季移师巴黎半岛酒店展览。
  地点:香港半岛酒店
  1.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馆内
  2.利东街的“自转地球”艺术装置
  3.“艺术回响”系列装置“1.26”
  4.佩斯画廊在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展出的作品《托洛茨基的野
  外》,仇晓飞,2019
  5.星街小区的日月星辰艺术项目


人物特写 · 中国艺术家吴笛笛
城市漠视每一个“自己”
我仍热爱生命的持续

  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同期,艺术家吴笛笛的个展在香港上环荷李活道248号地下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画廊举办。吴笛笛在香港最愿意做的事情是傍晚上狮子山,俯瞰香港这个熔炉般的城市,感受人生活其间的浓度和热度。艺术家说,这个城市最吸引她的是想像之外的丰富,比如在博览会的现场就有一些有趣的人,他们几乎作为一个被观看体存在,“我遇见一个估计是男性,穿了一个近三十厘米的高跟鞋,几乎不看展,一直匀速地缓缓而行,完全脱离了观众的状态。”是这些有趣的人改变了人总是只跟展品交流的状态。艺术家说,人和城市的关系是亦近亦远,城市是人的容器,作为社会角色的存在,“但城市漠视每一个‘自己’”“我会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意识独处,以旁观者的方式审视这个城市同时也审视自我。”


吴笛笛

  2004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她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吴笛笛


  Q:“不至于空无”讲的是什么内容?那些藤蔓的不间断的编织,是在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它隐藏着哪些内涵?
  A:2018年我受邀在云南参加一个品牌关于职业女性的纪录片拍摄,拍摄完成之后,我一个人去爬山。忽然间被一个场景震撼了,很多藤蔓立在空气中,任风呼啸穿梭……我觉得藤蔓都带有女性的隐喻,是纤弱的、需要寄生在大树之上,但是那天我看到的藤蔓却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物。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女性在不同行业开始变得举足轻重,虽然她们承受着与男性一样的压力和考验,但她们同样努力地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创造力,并与男性一起共同塑造这个世界。另一方面,藤作为主体,给空间赋予了形式,空间以藤蔓的标示显示了自身。不仅仅作为描绘对象,而是把虚无的空间赋予了对象性,这是来自东方绘画的智慧。作为一个从事现代艺术的创作者,这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
Q:此次展览展出了油画作品以及综合媒体创作,综合媒体部分是怎样呈现的?为什么增加了综合媒体部分呢?
  A:在这次的综合材料作品里我用了多条线索叠加的方式。鸟作为表现的对象,我在刷了墨汁的木板上,木板上用刻刀事先记录了无意识的状态,如烟花一样的场,同样具有易逝的特质。在材料上用了丝绸、铜丝、影印纸、线、现成品等等。不同材料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在最终呈现上用了厚20厘米的木框,营造了一个像舞台一样的场域。这套作品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之前作平面的作品非常熟悉。绘画是平面的,它的秘密就在于在平面上打开一个世界。而这批作品更像是浅浮雕,既有二维作品的平面性,比例关系,色彩关系等等,还有物质材料本身的凹凸,真实的质感对比。如何将平面性与物质性完美地融合在一幅作品之中,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创作方式。同时它给我重新审视平面作品又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Q:这是在香港的第二次展览吗?你怎么看香港这个城市以及它呈现出来的文化态势?香港的艺术氛围是怎样的?
  A:是我在香港的第二个个展。第一个个展是在2017年,据香港的艺术从业人员介绍巴塞尔带来的变化非常大,据说就大众而言,四五年前在大街上问路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巴塞尔,而现在大多数都会告诉你它在哪。而且越来越多的市民都想来享受艺术或者参与其中,比如周一到周五就有很多人下班之后去画廊看展,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了。
  Q: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作品?让你感动的作品又是哪件?为什么?
  A:在这期间看到了很多被打动的作品,比如Mary Corse“白光系列”探讨感知不断在苛求中被调高的新的敏感度……阿岱尔·阿贝德赛梅Adel Abdessemed的新作如同血液悬于表面,层层交融凝结每个角落的伤痛……被其感动要么是自己想达到的某个方面的极致被别人达到了;要么就是平时包裹起来的自己被刺破了。
  Q:你所热爱的是什么?人、社会、自然?
  A:我有时在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会不会更好,我可能更热爱生命的持续性,如果人不用自己的智慧让世界更美好且可持续,那我们就不配站在生物链的顶端。



展览特写 · 对话“艺术回响”四位装置艺术家
在现实与幻觉之间徘徊
是“东方之珠”的时代节奏

  同样是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同期,香港半岛酒店展出了四组艺术装置。这其中有梦幻般的彩虹织网,有霓虹灯装置下的“无底深渊”,有被红色包裹的下午茶茶座,也有放松心灵的木质“洞穴”,让观者在现实和幻觉中徘徊。这些装置的概念就像香港这枚“东方之珠”一样,现实总是在紧张的节奏中进行,而寻找心灵的休憩之地总是显得梦幻而短暂。


珍妮·特艾克曼
作品:“1.26”


  Q:这个装置的灵感与意义是什么?
  A:2010年智利发生的里氏8.8级大地震冲击力巨大,使地球一天的时长缩短了大约1.26微秒。作品的名字“1.26”指的就是地球自转快了的时间,单位是微秒。这个装置表明了物质世界的许多系统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我们对时间的体验。我希望它能引发关于连接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的系统性对话,我们都是一体的,我们都是相连的。
  Q:这个装置在香港有怎样特别的体现?

  A:我为香港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在日常城市生活中喘息的机会。我邀请来到香港半岛酒店门前的人们进入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之中,他们可以躺在艺术品的下方,并观察它在维多利亚港的微风中不断变化的波动。半岛酒店的标志性历史建筑充满了年代感,为惊喜创造了完美的陪衬。


添姆菲保·罗迈尔斯

作品:Alizarin茜草色



  Q:你创造这个装置的灵感来源是什么?你希望它会激发观众的哪些思考?
  A:我用茜草色的毡子包裹了物品,这样的摆放和安排其实是在讲故事。我记得小时候玩玩具,我总是能仔细地把它们安排在错综复杂的场景中,去排列、安置它们。这也造就了我现在的创作模式,最让我兴奋的是我可以在创作中以各种方式重新排列对象以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故事。通过物体讲故事的艺术是这种装置的核心。物品在作品中的特定位置揭示了一个故事,每个人都会形成他或她自己对叙事的解释。
  Q:这项装置是如何代表你的创作理念的?

  A:我的工作室着力于研究每种材料可用的创造力和潜力,这个项目正好诠释了我们的工作内容。物体一旦被包裹,对象的信息就以更简单的形式被记录。而毛毡这一介质柔化了故事的边缘,去除了可能将“我的”与“它们”区分开来的特定线条,并创造了一种“我们的感觉”。一个毛毡包裹的行李箱变成了行李箱的记忆。物体的信息仍然存在,但它被软化了。


米丈建筑卢志刚

作品:The Wonder Room禅思空间



  Q:这个空间的创作灵感是什么?
  A:Wonder代表“禅思”,我们希望它会让观者感到敬畏。这件作品来自我们去年推出的“茶室”作品。这一系列作品源于传统的“木制作品”,是中国的文化瑰宝。通过在创新结构中使用的传统材料,我们尝试通过我们的实践表达美,这将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共鸣。
  Q: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是什么?你希望它会引起人们的何种共鸣?

  A:我们的灵感来自雷尼·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关于超现实主义形象叠加的画作。不同图像的叠加产生了新的叙事和表达。这个表达产生了事物的第三个含义。我使用方形和圆形的基本形式在有限的空间中创建复合的体验过程。随着圆圈的出现和矩形的暂时消失,我们希望进入空间的人会安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心灵,回归自己的本质。在一个复杂的城市,自我反省的时刻是宝贵的。


伊万纳·瓦罗

作品:HOME家



  Q:你创作这件作品的理念是什么?
  A:这件作品名为HOME,“家”的概念是每种文化都能产生共鸣的概念。通过将这个非常普遍的符号带到装置中,我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雕塑是否也是一个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家是谁的家?
  Q: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你希望它会引起什么样的共鸣?
  A:这种装置的灵感来源于2003年,当时我在纽约唐人街看到一个星星形状的镜子灯,它营造出了一种无休止的反射而有了“无底洞”般进入墙壁的效果。根据这个装置的设计格式,我在单向镜子和标准镜子之间放置一盏灯。这样产生了非常神奇的效果,因为观众并不能看到真实的反射,他能看到的是“无底洞”一般的深渊。这是现实与幻觉之间的一种运动,我希望它会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