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第三空间 在艺术与生活的连接处
第三空间 在艺术与生活的连接处
时间:2024-01-18 16:18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康荦 文 张娜 图片及提供 受访者 美编 崔洪洋




  前段时间看建筑师林渊源的著作《房子在想什么》,书中强调的理念是“从空间看见人生的故事”。在书里,他写执业二十年来与业主的因缘际会,写房子在生活中“物”以外的寄托。
  欣喜的是,我们逐渐在各个有趣的空间里面,看到更多的“物质”以外的世界,比如你在餐厅、在咖啡厅、在茶楼,看到艺术、看到设计,也看到欣欣向荣的对生活充满旺盛能量的人。
  在艺术日常化的桥梁下,以日常的方式看见艺术,亦连接你我。记忆里的建筑、风景以及人物和故事,与艺术设计交织在一起,万物有神,有灵,有翅膀。
  “冷峻的建筑在阳光下覆上柔光,琐碎枯燥的生活化作潺潺流水,叮叮咚咚流向远方。”


建筑师&策展人邹声闻 

脱离了艺术的生活是生存

  “我觉得可以被定义为‘美食’的食物广泛来说都可以定义为艺术,当然对于美食的定义每个人不尽相同,但只要你给它这样的定义就证明它给你带来了除果腹之外的享受,是高于生存的需求,这我觉得就可以被定义为艺术。在我这里艺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定义,生活和艺术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它不一定是去美术馆、去音乐厅享受琴棋书画,吃美食也可以定义为是艺术生活的一部分,去徒步、Citywalk探索自然、城市生活,甚至在吃饭的时候看个喜欢的视频都可以被定义为艺术。脱离了艺术的生活是生存。”gaga的艺术总监、建筑师邹声闻如是说。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餐厅空间承载着用餐的功能,同时提供的也远远不止于食物和饮品。gaga通过餐饮创造出来的自然休闲空间,也在为人们提供着文化、精神和环境的体验,这也是“第三空间”的核心所在。

  gaga作为一个志在以餐饮为入口的生活方式文化品牌,希望把闲暇精神和休闲文化带入都市人的日常中,也期待将艺术日常化,让艺术与食物一同给人以慰藉。随着gaga ARTSPACE的开业,喊出了兼顾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口号:EatMoreArt。
  这是一个活动口号,也是一个可以张扬自我的精神宣言。它寓意着:我的生活是由持续的艺术活动和咖啡美食组成;Art and coffee are the spice of a beautiful life.






对话邹声闻:




 Q:你最近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A:在自己设计的餐厅里策划了一场展览,还成功卖了画。
  Q: gaga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它是怎样艺术起来的呢?
  A: gaga是一个很chill的社交场所。其实我觉得艺术一直都在gaga的基因里,顾客进入我们的空间第一感觉就是“美”的,这是我们从餐品、摆盘,到桌椅软装、到绿植布置、到空间设计把控的综合结果,我们对于这些方面一直非常执着,发展到今天也和不少的知名设计师合作过。我们设计部门自己的设计师也非常优秀,可以看到我们目前在国内已经落地了90家店,每一家的设计都很不同,我们一直没有一个标准的空间设计手册,让每个设计师都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不断突破自我。
  2023年我入职之后在每个新开的空间内开始推行使用艺术家的油画原作作为软装的一部分,这在同类型品牌中算是开创了先河,让大家比较直观地有个gaga变“艺术化”的感受。之后我们特意选择了北京751和深圳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两家gaga地选址,用特殊的空间设计手法融入一些更小众的艺术,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店内我们甚至用了其中的100平方米作为画廊,以展览开幕式作为整个餐厅的开业活动,这些都是一些很特别的尝试。未来,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更深入、多维度的探索。
  Q: 2023年你遇到了哪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生活中最让你惊讶的人是谁?
  A:在2023年的4月我去景德镇呆了一个月,那边的环境和人给了我很多惊喜,和大理差不多,有些人辞职来到景德镇做陶艺,也有很多上班累了来这边休息的上班族,你能看到很多非科班出身的人用想象力创造出特别有意思的作品。
  最让我惊讶的人应该是我的老板,就是gaga的创始人冯敏,她和我印象中的女强人很不一样,她是那种很感性、很温柔、阴性能量很强的人。其实我在认识她之前一直觉得这种类型的人(我自己也是)是不容易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觉得女性如果想在职场上大杀四方还是需要隐藏自己的阴性特质,将自己武装成为男性才可以,但和冯总交往让我放下了这些刻板印象,也对自己更有自信了。
  Q:你怎样理解精致生活的概念?你认识的人里面谁对生活最具执拗的特质?
  A:我觉得精致生活的本质就是热爱生活。它并不体现在你表面的生活方式或生活质量里,不在于你干了什么所谓“精致”的事情,买了什么精致的东西。我觉得我的母亲就对这个概念践行得非常好,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看好的一面,即使自己做饭很难吃还是会把菜切得很好看,摆很好看的盘并拍照,每天开心地唱歌、和年轻人交往、经常健身。在我看来这样的生活状态就非常不错。
  Q:你觉得你对审美这件事情较劲吗?
  A:非常较劲,而总体来说我是个非常平和的人,但我经常会因为看到一些丑陋的建筑、俗气的设计而生气。从我个人的生活来说我希望我自己可以控制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美的。比如我搬到深圳来之前就在网上看好了一个阳台和客厅完全面山的山景房,租房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墙面刷新,然后换掉灯具、家具,在阳台放上桌椅摆上植物,住在这样属于我审美的房子里我才能有归属感,在这方面我一点都不嫌麻烦,对审美的较劲会让我对生活更有把控感。
  Q:推荐你最近在gaga做的展览,其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什么?
  A:在一个餐饮空间看展览本身就很有趣,来看展览的人很多都是普通顾客而不是平常就会逛画廊的人,偷听他们对画的评论很有意思。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作为一个本业是空间设计师的“外行人”是怎么做展览的。
  Q:最近吃到的好吃的是什么?你觉得食物能给你带来什么?
  A:实际上我对于吃真的非常不讲究,而且我是吃素的,有很多东西都不吃。我属于那种吃到一个好吃的东西就一直吃的类型,我最近最爱的是日料里的洋葱沙拉,基本就是洋葱切成丝然后浇上日式酱油汁,是一种很奇妙的又清淡又重口的口感。因为我经常在一个地方
  生活的时候就吃同一种食物,所以食物会给我带来一些特定的生活记忆,比如我在巴黎生活的三个月里每天早上吃的都是燕麦片加牛奶,回国之后偶尔吃的时候就会想到那段生活。
  Q:你是怎样甄选艺术家的?
  A:在运营的层面来说,我会觉得适合我们消费群体的艺术家主要是青年艺术家,价格在1万-6万这个区间的。在这些条件下我会寻找那些和我同频的作品,不太会考虑很多类似升值空间之类的因素,它要让我喜欢、让我感动。很奇妙的是,我发现往往我都会和我喜欢的作品的艺术家非常投缘,我见到她们的第一面都感觉像老友一样,交流得特别舒服。
  Q:你怎么看当下的时尚、艺术和设计?
  A:从广泛意义上来说大家整体的审美提高了,因为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只要你感兴趣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审美积累”的帖子,而那些帖子也确实是一些不错的作品。但是相反的,也因为这些社交媒体,在这些行业内会有很多人追求做出拍照好看、能打卡、具有感官刺激的作品来讨好消费者,你会看到很多浮躁的东西。
  我前段时间还在为香奈儿和迪奥出的丑东西而生气。
  Q:从0到100%,你们有多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
  A: 95%。我很幸运地选择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专业一直做下去,最近还有拓宽自己专业的边界进行一些不同的尝试和挑战,这些都是我非常满意的部分。那5%不满意的部分大概就来自于一些过于琐碎但无法避免的日常,比如填写申请单、报销等事宜。
 Q:你对人生的看法是怎样的?
  A:要积极地随遇而安。
  Q:你的理想在逐渐实现吗?
  A:我觉得我在逐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前美术馆副馆长、现任咖啡厅老板林阳 

日子过好了叫生活,过不好了叫艺术

  “每当别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曾经梦想当一名工业设计师,最后因为三次高考英语都不及格没被录取。结果最终被伦敦艺术大学录取,两年后,送了个创意产业管理硕士学位。
  回国后满腔热血要为学术事业献身,我去了民生现代美术馆,任馆长助理。他们曾号称要建亚洲最大的美术馆,失望离开后,我把签名改成:没有面包的学术是扯淡的……
  迷茫之中我发现北京是一个极度缺乏公共空间的巨型城市。于是我找来国内最顶尖的平面设计师广煜为我设计Logo,并委托西班牙建筑设计工作室LAT为我做室内设计,就这样CUP ONE诞生了。无数国内外媒体报道采访,甚至还有英国使馆把我作为他们教育产业的成功典范。就这样,我被当成了是开咖啡馆的。”——林阳自述。
  CUP ONE诞生在2013年的秋天,十年,日子看似漫长,时光却又一晃而过。在这硬邦邦的钢筋城市里,这十年,他们实现了初衷:给予人们一处可以放松呼吸的柔软世界。
  CUP ONE是第一家提出空间概念的咖啡馆,是融合了多种风味的Brunch餐厅,同时,我、他们欣然接受被客人评价为北京老牌网红设计类咖啡馆。
  一直以来,这是一个坐下来,与他人共同独处的地方。他们在各个细节中一直有独到追求与讲究,绝不盲从。来到CUP ONE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保持高标准化又开放的态度畅聊生活、洽谈工作、享受美食。
  坐在安静柔和的位置,不被往来的人打扰,与朋友相处、与自己独处,但同时,气氛丰富、活泼,即使秋冬也能感受温暖。
  十年,CUP ONE和你们每一个人一样,为碎屑的生活、为变幻莫测的岁月努力付出。与此同时,他们依旧在不停地尝试,希望带给更多人温度与力量。







对话林阳:

  Q:经营咖啡馆的工作是怎样的?你最近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A经营咖啡馆的工作就是每天看流水。我的每一天是这样度过的:盯着收入笑,盯着支出哭。
  谈到有趣的事,之前我发了一个科普视频,说摩卡壶做的咖啡其实并不好,被网友网暴了,于是我又发了一个视频,通过剖析制作原理的方式讲解了一下为什么摩卡壶做的咖啡不好,结果,又被网暴了,现在大家都觉得我是卖咖啡机的。
  Q你曾经在著名的美术馆担任副馆长的职务,也从事艺术行业多年,是什么让你转向的?
  A美术馆是虚无的,咖啡馆是真实的。
  Q你曾经有一个愿望把咖啡馆经营成一个公共艺术空间,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吗?你是怎样实现这个过程的?
  A经过我们艰难的努力,最后证明这是错的,是个伪命题。咖啡馆应该是商业空间,提供空间、产品和服务,它的溢价由它的情绪价值决定。
  Q你对空间的要求是怎样的?CUP ONE的艺术性是怎样实现的?
  A对咖啡馆而言,空间是个场所,它首先要满足咖啡馆自身功能的需求,CUP ONE本身不具备艺术性,CUP ONE的艺术性,是人和故事在这个场景里产生的(有非常多的互联网企业曾在这里融资,影视剧综艺项目、新势力造车、比特币……)。
  Q一杯好的咖啡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一家好的咖啡馆应该具有怎样的气质?
  A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杯自己的好咖啡,咖啡馆要做的是用心,做好每一杯咖啡。
  Q你是怎样甄选咖啡的,你是怎样甄选咖啡店设计师的?
  A毕竟做了10年咖啡,咖啡师做咖啡用不用心一口就能喝出来了,所以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喝,每天把控品质,以及思考人们口味的变化,整个社会情绪的波动都会影响人们口味的变化,这是真的。
  过去我会为咖啡厅寻找不同的设计师,对于连锁品牌来讲,选择知名设计师是一种宣传手段,对于专注于咖啡本身的独立咖啡品牌来讲,更应该表达主理人对咖啡及其空间的理解。这个时候对于设计师的选择,更专注于情感共鸣。
  Q 2023年你遇到了哪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生活中最让你惊讶的人是谁?
  A可能是工作原因,我会不停地接触新的人和事物,这里面经常会出现非常多值得我学习和敬佩的人。生活中最让我惊讶的那位是:ChatGPT。
  Q你怎样理解精致生活的概念?你认识的人里面谁对生活最具执拗的特质?
  A《繁花》就挺精致的,对于精致生活这件事,王家卫回答得挺好的,而我还处于学习阶段。
  Q你觉得你对审美这件事情较劲吗?
  A较劲,我每天都在和自己较劲。
  Q你觉得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是怎样的?
  A日子过好了叫生活,过不好了叫艺术。
  Q食物给你带来哪些美好的体验?能具体谈一下吗?
  A美好的体验来自于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关联到每一个人的成长和经历。
  小时候上学路上每天去吃的早餐是肠粉,当我离开家多年,今年回去又再去吃一顿肠粉的时候,那种满足感会超越食物本身,但这种满足感是个体的、独有的。
  Q你怎么看当下的时尚、艺术和设计?
  A我不懂时尚。我在英国的时候,我的邻居是一个老爷子,一位制鞋大师,他跟我说:classic is fashion,fashion is classic.
  艺术是个体的自我表达,与他人无关。设计是公共认知的总结,与大众相关。




梧桐院子主理人姚栩 

生活,从审美开始

  最近,梧桐空间与艺术家陈琦合作展览标题起名为“圆融”,寓意“破除偏执,圆融贯通”,希望呈现出东方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内敛而丰盈的优雅”,唤起人内心真正的平静,给人一种宁静却有力量的美感。
  无需避开车马喧嚣,便可在心中修篱种菊。
  “与其说梧桐院子是一个艺术空间,倒不如理解为是一个开放性的客厅。”梧桐院子主理人姚栩如是说。
  这里会定期更换合作的家具品牌与艺术家藏品,所以客人和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不同的空间面貌,也让受众们看到这些东西在家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梧桐院子是一处静怡雅致的小院,这里是跨界艺术家们常聚的后花园。以茶为言,从春风夏蝶的无是无非,到艺术美学的思想碰撞。在这里,人们从喧嚣中找到一份生活的意趣文雅,让平凡的生活拥有了审美的格调。
  人们总习惯随着时光顺流而下,在纷扰中来往的人们希望找到真正的欢喜与自在,而姚栩的梧桐院子即是!
  梧桐院子是一个文人雅集之所,以传统文人书斋客厅的形式并结合现代简约清静的审美风格,以东方古典与当代生活美学为基础打造出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引导人们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传递日常之美,传承文化脉络。
  梧桐院子这个名字有两层含义,其一因为最初空间门前有两棵参天的梧桐树。其二,梧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多与上古神鸟凤凰联系在一起,传说梧桐也是凤凰栖息的地方。
  梧桐院子是一个综合性的空间,集结了空间设计、当代艺术展览、中式古典家具和北欧古董家具。
  “很多时候我们在定义艺术的高级性,却忽略了它的存在性……”姚栩对于梧桐院子的空间布置费了很多心思,“如何回归纯粹的生活美学?又该如何展现空间文化?”一直都是她思考的主要问题。
  姚栩通过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设计元素,延续运用到整个空间铺陈中,形成生活与美学的别致呼应。古时有书香方为世家,今日的中国家庭亦可以从一方茶席开启文化的回归与传承之路,茶香氤氲的客厅,让人净化而柔软,打开心灵的空间,延展出更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与美学。
  梧桐院子会定期开展一些生活美学的课程,譬如茶道、插花、书法、绘画和艺术品鉴赏等修习课程,帮助有兴趣的朋友重新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回归属于我们自己的雅致生活方式。同时客人们可以坐下来喝茶,看书甚至约朋友过来闲憩。
  审美有境界,于清浅处见深刻!艺术和审美都可以生活化,它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从审美开始”。我们也期望更多的朋友像凤凰一样把精神的栖息处落在院子里,在这里找到契合的生活美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