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局部城市 走向乡村振兴 让每扇门里都开满鲜花
局部城市 走向乡村振兴 让每扇门里都开满鲜花
时间:2022-02-08 17:01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张娜张娜 美编 崔洪洋


  2021年冬天的北沟村长成了我们理想中的乡村的样子,红砖房子、有着尖顶的建筑、彩色琉璃瓦、暖色的美术馆、阳光下的菜园、视线所及的长城……

  新的建筑按照村庄现有的空间肌理进行排列组合,创造了更融入的空间与秩序;颠覆掉千篇一律的乡村度假村的观念,一种衍生的村中村的概念成立了,并且给予这片土地应有的生命力——空气中弥漫着氤氲的咖啡香气,好似每一扇窗都传递出温暖的光,好似每一扇门里面都开满鲜花。


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瓦美术馆开幕,策展人朱砂在此策划了一场《局部城市》主题的展览,14位艺术家用雕塑装置、油画等作品形式,讨论乡村文艺复兴与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以求在当代社会,寻到更多的人文探索。


  这一切的溯源,是阚冬一家人的到来。十几年前,阚冬来到北沟村安家,从此便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北沟村在改建的过程中,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旅居度假。瓦厂由一对美国夫妇建成,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后经2049投资集团改造。三卅精品民宿历时4年建设完工,曾拿到国内外各种建筑大奖,成为都市人的京郊心灵避风港。
  阚冬现在是北沟村的荣誉村民,她更像是一位主人,“在接待客人时,我们更像一个传播者,我们给自己的定义是这片土地的品牌部,我们在讲这片土地的故事,带领大家来看这片土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让村子迭代,我们的发心是让村子越变越好,在这个过程中,改变很多人,感召很多人。”阚冬说。
  外来文化为村庄带来了一个面向社会的新契机,从内到外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活与认知。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北沟村向人们诉说着世界的故事,向世界彰显着中国乡村遗产的魅力,将尘封已久的历史与文化再现出来。

  也是在2021年的秋季,与当地村委会仅一街之隔的瓦美术馆落成,策展人朱砂应2049投资集团的邀请来到北沟村,展览“局部城市”由此诞生——

  “古老的城市大都傍河而居,人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生产、构建。到了十七世纪的时候,我们已经能明显地观察到了市民阶层,也就是启蒙时代的讲述者们所面对的人群,他们聚在河边、广场、市政厅和剧院门口,高声谈论集体利益、共同的福祉,进一步形成并丰富了城市中广义上的公共空间。”朱砂在展览的前言写下了这些话。
  从缩小城乡差别,在广大乡村中寻找“在地性”和“可续性”发展这个长远目标上看,“介入性”艺术其实要更加谨慎地面对乡村自身的发展可能性。
  “局部城市”从字面上看,策展人或许是希望在乡村的当地环境与情境中,输送一个城市文化的“局部”进入到当地村庄,看看能发生点什么。
  于是,艺术家隋建国的作品“梦石归田”摆在菜园,石头回到它“母体”;雷磊的“刺猬头”矗立山脚下迎接日出和日落;温凌的《辛德勒餐厅》,悬挂于村支部委员会楼的整面大墙;开幕当天,3.2x10米的画布铺在瓦美术馆附近的路上,艺术家张伟骑着轮胎沾满油彩的摩托车从画布上驰过;入夜,音乐人梁翘柏来到长城脚下,与乐手们在山间演绎了一个特别项目,远山、晚霞、深秋的大地风光与音乐相呼相应。

  村民与这些“城市的交流者”互相打量一段时间,然后张开自己的怀抱,开始共舞了……


阚冬
美术馆像妙龄少女
给暮年的村庄带来了生机


  “艺术是村民的视野之外的东西,就像是丰盛美丽的妙龄少女。美术馆把有趣的新奇的东西传播到村子,村民们随意接触和参与到艺术中来,沉浸的体验让村民觉得很幸福,汲取了新的能量,有了文化自信。”

 Q:为什么要在北沟村建设一个美术馆?
  A:建美术馆的想法是自然流淌的,我们想把城市中的某些东西切出来,放进乡村里面,用最现实最方便的方法让城市和乡村的东西互相渗透,互相感受。
  我们把最优秀的艺术家带到北沟村,把那些优秀的作品摆到村里的各个角落——比如隋建国老师,他授权给我们把作品扔到我们最想扔的地方,于是作品被摆放在菜园当中,拿掉所有的世俗外衣,回归了自然,这特别让人感动;比如艺术家雷磊的刺猬头,乡村中缺少的是可爱的活泼,这些有趣的作品让乡村更加生动起来。
  艺术家们都很喜欢北沟村,而村里的人,看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人,从精神层面对我们做的事情非常认同,受到打动。
  Q:你到北沟村有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里面,北沟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A:十几年前看北沟村,环境很好,但是到处是七零八落的缸瓦,没有什么工业,也没有形成旅游的品牌。
  随着时间的迁移,北沟村村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村子变得干净有序,有了花草装饰和布置,打造了在乡村的感受和体验;我们这些新村民的到来给当地村民带来很多的思路,他们现在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识到离开村庄去打工并不是唯一的事情,自己守着的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Q: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向自己理想中的乡村模式迈进的?
  A:乡村振兴的核心是精神感受的普及。原来村里人的生活是精神的沙漠,他们也需要精神感受。
  我有一段时间感觉遗憾和纠结,那么好的自然环境村民却习以为常,村里的人向往城市,城里人却向往自然,就像是围城一样,有的人想进来有的人想出来。
  有没有一个破局的办法,撕开一个小小的口子让大家看到不同。我们找到的点是“建筑”,有精神感受的建筑,无论是哪里的人,都能够找到感动。
  我们的三卅精品民宿就源于一个大屋檐,我当时跟设计师讲,我想做一个遮风挡雨的大屋檐。他问为什么?我说这个大屋檐是为这片土地、为这个村子,同时也为我们自己,我们都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最后我们就以这个为灵魂去做的建筑,所以每一个建筑我们都会注入一个灵魂,我们围绕这个灵魂再去延展。
  “艺术是村民的视野之外的东西,就像是丰盛美丽的妙龄少女。美术馆把有趣的新奇的东西传播到村子,村民们随意接触和参与到艺术中来,沉浸的体验让村民觉得很幸福,汲取了新的能量,有了文化自信。”
Q:你觉得乡居生活,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里?
  A:我喜欢在山里跟随着二十四节气生活,体会自然的力量,宇宙的神奇,惊蛰就是惊蛰,春分就是春分,头一天在开花,第二天就会结果。
  村子在一点点变得更美,对于我来说是获得创作的成就感,对于来北沟村的人来说,是很多人在收获惊喜。
  Q:乡居生活,给你带来哪些改变?

  A:北沟的成功是把村子越变越好的过程中,吸引更多的人来。现在是我们共同来做点事情,大家一起共创,然后达成共识。以前这个村子昏昏沉沉,没有那么多年轻人,现在我们组建了建筑队,这里的美术馆也是他们建的;我们组建了绿化队,他们专门做花花草草剪理、维护等;我们组建了保洁队,专门做民宿、酒店的清洁工作;我们组建了厨师团队;还有服务团队、物业公司,已经非常细分了,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就像我们的主题一样——“局部城市”。


朱砂

都市与田园景观
双向渗透才是局部城市


“城市演变的步伐开始慢下来,开始鼓励大家去找大自然。整个村子除了正常的屋舍外,这里还有酒店,也就意味着有外来人口。那么外来的人居住在这里又是做什么?是逃离城市吗?但是这里又不是那种传统的乡村,并不是全然的田园风光,虽然有着绿山绿水,抬头也能看到慕田峪长城,但这里依旧有都市生活常见的酒店、咖啡、西餐。说是‘乡村’,同时却有一般意义上的都市生活,于是它就逐渐生成了一种新的范本——它既不是公社,也不是传统意义的乡村,也不是程式化的都市,于是就叫局部城市。”

Q:走入乡野是否意味着逃离城市,这是否是一种对于都市的逃跑行动?
  A:我不会称作是“逃跑行动”,不然如何定义“城市生活”呢?
  我们所做的并不是让大家有一个绝对的选择,是城市还是乡村。相反现代人仿佛什么都想要,既要有城市生活,也要有乡村的田园风光;既要人少又要风景好,同时还希望商业发达,配套设施齐全,要有文化生活。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乡村里面摄入某种城市的文化,生活的景观。
  Q:在瓦美术馆办展和在城区内的美术馆办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在一个不到400人的乡村里盖一个美术馆,再去预设观看者如何评价展览是比较愚蠢的。它不应该是那种传统美术馆的判断标准——丰富馆藏、规范化的运营、培养观众基础,优质的社会职能——这里目前是做不到的。它更像一个文化中心,强调某种互动,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家的介入生成一种新的展览方式,产生一种新的样本。也是因为这里的特殊性,展览要走出美术馆,使它具有公共艺术的特质,让作品不关在屋子里。打开建筑物的边界,那么周围的环境,自然风光都会成为展览的一个部分。
  Q:在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上,你最关注他们的哪一点?
  A:我相信有太多好艺术家,太多的作品。我会根据我的思路去找人,找符合我展览的作品。对艺术家及他们的创作方式有足够的把握,就敢让人进行一些现场的实验。像葛宇路的创作就非常特殊,选择他也是基于我对他的了解,对他作品最终呈现的方式有充分的预想,才有把握邀请他参加展览,周轶伦也是一样的。新生的美术馆不像老牌美术馆那样有自己鲜明的性格,所以严格说来在某种意义上我其实是保守的,心里想了个七七八八然后再让人大包大揽。
Q:从展览初期的构想到最终展览落地,你觉得它符合您的预期吗?
  A:想象和实际落成当然是不一样的,而且差距比较大。如果在某个更成熟的环境里,那么关于展览的安排,开幕的安排,知道谁会来,媒体问哪些问题等。但这次不同,每天都会想到一些新的问题。同时,这个展览的周期也比较长,我们可能还会加点别的节目,尝试产生不一样的东西。我也想知道观众对这个展览的反应,来旅游的人怎么看,来看展览的突然又发现有风光。这可能是一种都市经验、文化经验与当地风土的不期而遇,实际会产生一个什么效果,我自己非常期待。

  从展览初期的构想到实际落地,这个过程一定会有变化,所以一开始我就留了缺口。虽然我认为展览是策展人的游戏,但是作品还是要依靠艺术家去完成,要给艺术家留出空间。美术馆一层给周轶伦开放的互动环节,我希望他做一个打破美术馆壁垒的项目,希望当地的居民能进门,然后跟他的作品产生一个关系,这个关系最后能呈现成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就是带着美好的想象开始准备的这场展览。


还有这些局部城市……

扶摇谷,凡人有光



  黄湖镇青山村扶摇谷,距离杭州市区约1.5小时车程,传说这里曾是“游龙静卧之地,山林竹水之源”,充满历史感的老宅与青山交相掩映。
  “凡人有光·杭州扶摇谷艺术节”以“共生”为主题,融合自然、艺术、表演、民生,将先锋式的当代艺术互动装置与音乐表演融入杭州扶摇谷山水秘境。在流水潺潺的美景中,艺术节将本地资源与艺术文化新锐模式巧妙结合,丰富当地旅游体验的同时亦是响应乡村振兴的大战略,构建全国首个“未来乡村实验区”之路,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艺术节共邀请超过15组先锋艺术家驻地创作,扶摇谷的每个角落都是他们的画布,是镌刻着岁月的红心大礼堂和民国老宅、静谧的湖面抑或是参天的古树和竹海,艺术家们从自然汲取灵感,用先锋式的当代艺术互动装置为翠绿幽谷中的古朴村落注入崭新活力。


九寨沟新驿个性诠释,藏羌艺术沉浸体验



  中查沟是邻近九寨沟景区的一片隐世谷底,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从安多藏族安居于此,为中查沟留下了独特的藏族文化。
  九寨英迪格酒店在中查沟落地,中查沟内全新的鲁能美丽汇小镇核心位置,与九寨沟风景区、“嫩恩桑措”神仙池、多彩中查等美景近在咫尺。
  九寨英迪格酒店由香港知名设计公司CCD亲自操刀,以“神鹰”为设计灵感主线,并汲取祥巴、羌绣、牦牛、火塘等本地独有的藏族生活艺术形式的设计元素遍布于酒店各个角落。两百间客房及套房以羌族传统布艺刺绣及阿坝藏族独有的唐卡绘画形式,为入住宾客展现“藏·藏”主题的邻里故事。与此同时,宾客可在房间内远眺屹立远处的雪山、近观葱绿庭院式园林,或漫步九寨鲁能美丽汇小镇,体验不同风情人间烟火。

  位于酒店一层的游·藏邻里餐厅以金黄的色彩和设计基调,将传统安多藏族礼仪和英国庄园文化融合,赋予多元艺术性的用餐体验。九幻吧的墙上泛着微微蓝色光芒的神鹰艺术品,设计灵感来源于神仙池的水,神鹰的肌理里记录了中查沟安多藏族的生活及文化,在九幻吧中宾客可以体验传统的藏式下午茶,以及各色饮品、点心。


西双版纳勐海县,是美丽热土,亦是怡养圣地



  西双版纳勐海县,这片神奇美丽的人间乐土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7℃、1200米宜居海拔和12000亩原生恒春雨林的覆盖,成就了勐海“雨林春城”的美誉。
  勐海县素有“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美誉,千年古茶树在这里生长,茶马古道从历史里延伸而出,把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年复一年往后传承。踏上古茶山,抚摸古茶树岁月的痕迹,亲自体验采茶、炒茶、制茶,最后捧一杯纯正的普洱,在悠悠茶香里感受勐海的茶文化魅力。
  西双版纳悦椿温泉度假酒店便坐落于此,勐海因自然环境优势而成为中国五大长寿带之一,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原生态的环境和食物滋养着身心。所以,酒店选取当地原生态有机健康食材,精心打造养生菜单,并可根据不同客人的体质来推荐适合的菜品。
  除身体的休养外,酒店也提供了一方供心灵休憩的宁静之地。西双版纳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世界不可多得的禅修圣地,在这里休养生息、净化思绪,感受生命活力。酒店整体设计融入了东南亚风格,褐瓦白墙被茂盛的雨林植被覆盖,身处酒店就能置身于浓厚的民族风情之中,体验西双版纳独特的地域文化。
  典雅舒适的精致客房、套房及独栋别墅隐匿在宁静的热带雨林中,客房均配备宽敞的露台,足不出户即可欣赏酒店别致的雨林园景或泳池景观,部分套房及别墅配备私人温泉泡池。在这里,每一处细节均是精心为宾客打造,只为带来一次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旅居体验。